《追寻记忆的痕迹埃里克·坎德尔》(作者)epub+mobi+pdf

作者:007 发布时间: 2022-01-26      243 人阅读    本文共计269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
永久vip99 原价299

豆瓣高分书籍打包 书籍免费代找
QQvip群344102203

《追寻记忆的痕迹埃里克·坎德尔》(作者)epub+mobi+pdf-畅享学轩

书摘

在我出生的时候,维也纳是德语世界最重要的文化中心,只有魏玛共和国的首都柏林能与之媲美。维也纳以伟大的音乐和艺术著称于世,它是现代医学、精神分析和现代哲学的诞生地。此外,这座城市伟大的学术传统为文学、科学、音乐、建筑、哲学和艺术领域的实验提供了基础,这些实验成为很多现代思想的源头。它是各流派思想家的故乡,包括精神分析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罗伯特·穆齐尔和埃利亚斯·卡内蒂等杰出作家,以及现代哲学的两位开路人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和卡尔·波普尔。

维也纳非同凡响的文化很大一部分是由犹太人创造和滋养的。这个文化圈在1938年的崩溃,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的人生,不仅由于我在那一年经历的变故,还因为自那时起我从这座城市和它的历史之中学到了很多。这种理解加深了我对维也纳昔日辉煌的欣赏,也加剧了我对其凋零磨灭的惋惜。而维也纳是我的出生地、我的故乡这个事实,加剧了这种失落感。

我的父母相识于维也纳并在1923年结婚(图2-1),那是我父亲在第18区库奇克巷①开了一家玩具店(图2-2)后不久发生的事情。这条热闹的街上还有一个名为库奇克的农产品市场。我哥哥路德维希生于1924年,5年后又有了我(图2-3)。我们住在第9区塞弗林巷的一套小公寓里,附近住的都是中产阶级,这里靠近医学院,离伯格巷19号弗洛伊德的住所不远。由于父母都在打理玩具店,先后有不少全职女管家在家照顾哥哥和我。

我在恰如其名的学校巷上学,学校正好位于从家到玩具店的半路上。与维也纳大多数小学一样,它的课程安排得传统而严谨。我跟随天分过人的哥哥入读这所小学,教过他的老师也在教我。在维也纳的整个童年时期,我感觉哥哥智力上的天赋是我永远比不上的。我才开始学习读写,他已经开始掌握希腊语、精通钢琴并能熟练组装收音机。

就在1938年3月希特勒成功进驻维也纳的前几天,哥哥刚刚装好了他的第一台短波收音机。3月13日傍晚,我和哥哥戴着耳机收听了德军3月12日清晨进军奥地利的情形。希特勒随后于12日下午穿过位于他家乡因河畔布劳瑙的德奥边境,到达林茨。拥有12万居民的林茨城里,大约10万人齐声高喊着“希特勒万岁”,夹道欢迎他的到来。此时广播里传来的背景音乐是高亢的《霍斯特·威塞尔之歌》,这首蛊惑人心的纳粹党歌甚至让我都听得入迷。3月14日下午,希特勒及其随行人员抵达维也纳,他在市中心的英雄广场受到了20万狂热群众的欢迎,被尊为统一了德语世界的英雄(图2-4)。一个摧毁了德国犹太社群的人受到如此压倒性的支持,这让我和哥哥感到恐惧。

希特勒原本料想奥地利人会反对德国吞并自己的国家,并要求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德国保护国。但他收到的各方反响,尤其是那些48小时前还在反对他的人的态度,出乎他的意料,这让他相信奥地利乐意接受甚至非常欢迎德国的吞并。从卑微的小店主到学术界的高端人士,现在每个人似乎都公开欢迎希特勒。曾经同情并保护过犹太社群的维也纳总主教特奥多尔·因尼策枢机,命令全市所有天主教堂挂上纳粹党旗,并鸣钟向希特勒的到来致以敬意。枢机还亲自迎接了希特勒,并向希特勒表示了自己以及占人口多数的全体奥地利天主教徒的绝对效忠。他承诺奥地利天主教徒“在这个重大日子被带回大德意志帝国的怀抱”,“将会成为帝国最诚挚的子民”,这位枢机的唯一请求是教会自由应该得到尊重,教会在教育年轻人方面的重要角色应该有所保障。

从那一夜起,维也纳沦为地狱。受到奥地利纳粹党徒怂恿的维也纳暴民,既有成年人也有年轻人,高喊着“打倒犹太人!希特勒万岁!消灭犹太人!”,进而蔓延成了全国性暴乱,他们殴打犹太人并毁坏犹太人的财物。他们强迫犹太人跪着清洗街道上残留的反对吞并的政治性涂鸦,以此来羞辱犹太人(图2-5)。我父亲被迫用一把牙刷去清除先前留下的支持奥地利独立的字样“是的”,这是那些鼓动市民为奥地利的自由投票、反对吞并的维也纳爱国者涂写的口号。其他犹太人则被迫拎着油漆桶给犹太人的店铺墙上画上大卫之星②或写上德语“犹太人”一词,以便与其他店铺区别开来。深谙纳粹在德国如何施展手腕的外国评论家,也被发生在奥地利的暴行震惊了。在《维也纳及其犹太人》一书中,乔治·伯克利引用了一位纳粹党冲锋队员的话:“维也纳人连夜就完成了我们德国人直到今天……也做不到的事。在奥地利,对犹太人的抵制无须进行组织,人们已经自发行动了。”

目录

目录
目 录
译者序
前 言
第一部
1个体记忆与记忆存储的生物学
2维也纳的童年时光
3美国的求学生涯
第二部
4每次一个细胞
5神经细胞在说话
6神经细胞之间的交流
7简单与复杂的神经系统
8不同的记忆,不同的脑区
9寻找一个理想系统来研究记忆
10学习的神经性模拟
第三部
11增强突触间的连接
12神经生物学与行为研究中心
13即便是简单的行为也能被学习修饰
14突触随经验而改变
15个性的生物学基础
16分子与短时记忆
17长时记忆
18记忆的基因
19基因与突触的对话
第四部
20回到复杂记忆
21突触保留了我们最美好的记忆
22外部世界的大脑图景
23必须付出注意力!
第五部
24红色小药丸
25小鼠、人类与精神疾病
26治疗精神疾病的新路子
27生物学与精神分析思想的复兴
28意 识
第六部
29通过斯德哥尔摩重新发现维也纳
30从记忆中学习:展望
术语表
注释及参考文献
致 谢
译名对照表

书评

书中作者追溯了维也纳的儿时经历引起他对记忆的强烈兴趣,这一兴趣首先体现在对历史和精神分析的爱好,然后转到脑生物学领域,跨越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细胞生物学等多个学科,最终从细胞和分子层面上破译了人类记忆密码,从而获得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为了满足人们对追寻记忆痕迹的好奇和渴求,坎德尔教授娓娓道来,把个人成长融入科学发展历程,讲述他传奇的人生探索之旅,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大师的治学之道和大家风范。

这是一位科学巨匠走过的半个多世纪的心路历程。他对前辈和同行的尊重与谦和,对年轻一代的提携和鼓励,对故土维也纳的眷念,以及身为犹太人所特有的民族自豪感,这一切都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一种发自内心的敬意和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诺奖得主写的自传。记忆是心理学研究的皇冠,出过2.5位诺奖得主(那半位是谁?卡尼曼老婆)。院士20来位。有名夫妻两对;著名病人二位,Science等高引用论文上万篇。如果从魔瓶中跳出魔鬼,能赐予你一项能力,智力研究者Perkins开玩笑:增大我的工作记忆容量。你将突破才能的瓶颈。这就是其中一位诺奖得主。作者在低等动物海兔(Aplysia)身上,找到了学习记忆过程所需要的神经环路、揭示了其细胞和亚细胞机理、发现了神经信息的变化、并证明了第二信使环腺苷酸(cAMP)的重要性。其中一些基本原理在高等动物中也适用。

 

 

本站资源来源于网络收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QQ:445426041

本文链接:
畅享学轩 » 《追寻记忆的痕迹埃里克·坎德尔》(作者)epub+mobi+pdf